建水在線添加微信號:js0873
建水綜合門戶網站,提供建水文化,新聞資訊,同城活動,商家優.惠、招聘求職、征婚交友、房屋出.售出租、二手物品、便民信息等綜合資訊服務。熱.線:0873-3185979
漫漫瀘江河,緩緩穿過寬闊的建水壩子,自西向東蜿蜒而去,灌溉了這片土地,滋養了一方人 民。
有河流的地方,橋便成了一道絕美風景。
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的雙龍橋因蜿蜒如龍的瀘江河與塌沖河交匯形成渾然一體而得名,先建三孔,道光年間又建十四孔與之相連,因此也稱“十七孔橋”。
雙龍橋 盧維前 攝
兩座橋亭,宛若霓虹飛臥,橋亭的飛檐翹角上懸掛鐵馬風鈴,晨光熹微、暮色四合有風過,鈴兒聲似天外傳來仙樂叮咚。
迎著朝霞,74歲的黃芝萬老人拉著一個老式行李箱準時來到橋亭擺攤,開始了新的一天?!拔蚁矚g自己雕些小物件玩,雕得多了就想來橋頭擺個小攤,打發一下時間?!?/span>
在橋亭擺攤的黃芝萬老人 劉暢 攝
“雙龍橋在昔日的建水是入城的必經之路,每日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庇脳盍镜裰『J,黃芝萬訴說著雙龍橋的過往?!斑@里最美的時候是太陽將出前或夕陽西沉后,紅日把橋面或染成金色或涂成嫣紅,是世間少有美景?!?/span>
余輝中,游客漸漸散去,踩著發亮的青石板路,黃芝萬收攤回家,漸行漸遠的背影與老橋融為一體,時光悠悠,歲月靜好。
瀘江河自西莊壩子向東至縣城一帶,綿延數十里,兩岸的村民建造了一座座古石橋,在數十年乃至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下,這些古橋梁依舊沿用至今。有的作為交通要道仍在使用,部分已成為旅游觀光的名勝,而其閃爍著我們祖先無窮智慧的藝術光輝,更是隨著歲月的更迭,愈發彰顯其奇特光彩與風華。
鄉會橋,一個詩一樣的名字,在這里,既可以感受到詩和遠方,也可以體味到濃濃的鄉愁。
鄉會橋建造于清嘉慶年間,當時鄉試會考的地方。全橋都被樓閣覆蓋,是建水唯 一的風雨廊橋。鄉會橋的名字就蘊含了建橋之初對它所賦予的期待,建水士子能在鄉試和會試中取得好成績。
在《重修鄉會橋碑記》有這樣的表述:“于橋之上建文星閣,非僅壯觀瞻,供玩賞,與橋相輝映,實亦人心向義,衣食足,禮儀興,整飭風水,蔚起人文。鄉試會試相繼而起,庶橋之名不虛得,閣益彰其美哉?!?/span>
騎著自行車,背個老式軍 用書包,從北京來旅游的70多歲人李杰已經在建水住了一個月?!拔颐刻於家T車順著河岸走走看看,建水的古橋真多,看不完看不夠?!?/span>
一座座古橋靜靜地置身于郊野之中,曾經的車水馬龍,如今已是滄海桑田。
離鄉會橋不遠,馬家營見龍橋靜臥于此。見龍橋也是三孔石橋,孔的形狀都是拱頂 尖尖,很有建水石橋特色,橋頂上孤立的涼亭顯得格外的滄桑與古樸。
“在過去見龍橋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通道,是聯 通滇南的主要道路,也是官道,或者說當年的‘高速公路’,物資運輸、軍 隊調動、貿易交流、公文送達,甚至人員交往,都靠的是這條路,是當年的“國脈”要道?!瘪R家營村委會副主任譚偉細數見龍橋的過往。
橋下的河水依然流淌,橋上的故事從未斷缺。
建水有多少座古橋?雙龍橋、鄉會橋、見龍橋、民安橋、天緣橋、大新橋、玉獅橋……各式各樣的古橋用各自獨特的方式講述著前世今生,講述著臨安古城的從前過往,沐浴著古橋遺風,走過時間的長河,體驗最美邂逅。
▎文章來源:古城建水,云報客戶端 ▎商務合作:0873-3185979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海量招聘信息請進入建水在線查看。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發布信息
精彩評論 共 0 條
請先登錄后發表評論~